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原文内容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规范民营医院发展。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人类使用芳香植物防治疾病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4500年,最初的“芳香疗法”萌芽于古埃及和古中国等文明古国,经历各阶段发展到 19、20 世纪才分别在中国和欧洲成熟并被人们广泛应用。因中西方“芳香疗法”是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二者从哲学基础、科学理论到临床诊疗思维模式,都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芳香疗法”一词来源于欧洲,中国没有“芳香疗法”这一称谓,按照西方“芳香疗法”的定义,即指中国古代的“熏蒸疗法”或“熏洗疗法”,它属于中医外治法的范畴。西方的“芳疗”是指经严格训练的芳香师在考虑人的身体和心理的需求,并结合日常生活、饮食习惯、人际关系等诸因素的基础上,以整体论为哲学指导,以萃取自芳香植物的精油为物质基础,以特殊的推拿方法为主要途经,在和缓、轻柔、唯美、优雅的氛围中帮助人体恢复身体、心理、心灵健康的补充疗法。
中国的“熏蒸疗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选配一定的中药材,经过不同的方式,或加工制成中药液进行全身、半身或局部熏洗,或点燃某些芳香药物进行熏燎等,以调和气血,平衡脏腑功能,实现治疗疾病、强身健体和美容养颜的一种透皮外治方法。比较中西方“芳香疗法”的发展路径,认识中西方医学发展路径的差异,寻求两者的共同点和契合点,吸纳现代科学先进的方法和手段,无疑将拓宽中医学的发展空间,特别是为中医学尽早成为世界主流医学提供重要的支撑。
由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中西方“芳香疗法”发展路径不同。中医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观察、分析、认识和处理是从整体出发,注重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统一性和联系性;西医所依靠的理论是抽象的产物,为了深入认识人的自然整体层面,发现更多、更深刻的规律,融会了现代多学科的所有进步和成就,其医学和医疗领域不断产生新理论、新技术与新方法。总的来说,中医“芳香疗法”发展路径趋于“整体论”,不脱离植物整体;西医“芳香疗法”发展趋于“还原论”,从直接使用芳香物原料到提炼芳香精油用于治疗。这些发展特点使中医“芳香疗法”更加天然而全面,西医“芳香疗法”更加现代而简便。
西医“芳香疗法”建立在“还原论”基础之上,将事物不断的细分和简化,整体被分成若干组成元素,再对各组成元素进行详细分析,追寻证据和本质。按照“还原论”开展的“芳香疗法”医学研究将重点放在植物的芳香性成分上,而不强调植物的整体。这与中国哲学“整体论”不同,中医理论强调“整体观”,认为自然界事物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事物一旦被分割,将会因此丧失很多信息而失真。芳香的气味来源于植物,而又不能独立于植物,植物的整体功能要大于挥发性成分局部之和。这些哲学思想的差异,导致西医“芳香疗法”的发展倾向于不断分解植物的各组成成分,而中医 “芳香疗法” 更多的是全面地研究整个植物。然而,明确药物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是很重要且必要的,“还原论”使人类更清楚、更明智地认识植物的芳香属性,使“芳香”成分的开发和生产更加高科技和产业化。
第二个百年征程已经启航,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我们应该结合中西方“芳香疗法”的各自优势,大力开发“芳香药物”的医学用途,并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当前,我国“芳香疗法”的发展势头正猛,但“芳香疗法”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芳香疗法”的继承与传播需要更多措施来干预:首先,应积极吸纳国外优秀的科学技术,努力发掘我国古代芳疗宝库,同时要积极开展芳香中药的理论、机制的研究,研发芳香性中药治疗产品,从而扶持芳香健康产业的发展;其次,响应全球化芳疗趋势,在全国各地开设临床芳疗的教学课程,专注芳疗师的培养,并联合国家有关部门加强芳香产品标准的制订和市场整改规范。
参考内容来源:
1.二十大报告
2.《中西医“芳香疗法”发展路径的比较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院
李芷悦 李 峰 张 煜 邵好珍 张炜悦 于姣姣